| 活動日期 |
起:
2020-11-26 迄:
2020-11-26 |
| 領域/議題 |
海洋教育 |
| 活動分類 |
|
| 活動對象 |
國中教師 |
| 活動場次 |
0 |
| 參與人次 |
14 |
| 活動名稱 |
到校服務-大坡國中 |
| 課程及講師 |
蔡雯怡 |
| 實施內容 |
「不吐不快」文蛤吐沙海洋教育探究課程-設計理念
1. 本活動為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自然領域,考量教師在部定課程之外可以運用的時間有限,以最精簡的方式,以探究海洋科學與永續海洋資源的知海素養出發,融入自然領域中的分類,生物的恆定性及海水的特性等學習內容.另外著重在學習表現上的觀察與定題,計畫與執行,並培養科學的態度。
2. 在課堂上利用不同情境下文蛤吐沙的影片,讓學生觀察找出各種影響文蛤吐沙的變因。
3. 學生依據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及文蛤生存環境的敘述,設計讓文蛤吐沙的實驗,明確區分操作變因及控制變因,並實際執行、紀錄並做成圖表,最後得出合理的結論。
4. 實驗材料使用的文蛤,是台灣產量及產值排名在前十五名的重要魚貝類,也因其為植(藻)食性及貝殼可以固碳,是永續漁業的環境友善海鮮。藉此實驗讓同學接觸文蛤,也希望能引發同學有更多的興趣去進一步了解文蛤在生態中的重要性。
5. 本活動若在熟悉學生的狀況下,建議採用同質性分組。因為學習條的設計方式,可以讓各組有不同的進度。程度較差的組別,設定組別位置最靠近老師,老師可以多加指導,也因為沒有程度較佳的同學在身邊,所以比較有學習動力。程度較佳的組別,也可以依其進度讓他們嘗試進階挑戰。 |
| 備註說明 |
|
| 相關連結 |
|
| 學員意見 |
1.課程設計結合飲食習慣,能確實誘發學生之學習動機。
2.先建立上課規則,異質性分組並編號,任務能清楚分派
3.分組任務有漸進性增加難度層次,但因時間限制未能讓學生歸納,並進行分組報告分享。 |
| 成效評估 |
一、透過教學經驗與技巧分享等「示範」與「諮詢」服務活動,達到教師精進教學之目標。
二、能傳達課程政策、輔導團資源服務,實際協助學校解決課程推行之相關問題。
三、服務課程領導人專業成長方案、議題小組社群發展、提供學校備課、觀課、議課之服務,達到本市海洋教育工作推展之目標。 |
| 檢討改進 |
1.給予明確的學習任務。
2.水時運用教室走動,了解每個孩子思考情況,並給予引導與協助。
3.建議根據學生實際討論狀況,調整教學時程。
4.建議分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分享討論結果的時間。 |